▲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安徽安庆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936年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任上海慈联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负责收容工作,动员、组织青壮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参加宪政促进运动。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赵朴初先生受清定法师摸顶加持
改革开放后,赵朴初居士面对佛教人员的普遍年老体迈,年轻的佛教人员稀缺,佛教文化传承面临青黄不接、后续无人的危机,赵朴初居士指出,必须开办佛学院,吸收年轻僧才,培养新生力量,让佛教的传承得以顺利进行下去。在他主持下,先后恢复了中国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栖霞山、灵岩山分院、闽南佛学院等全国三十多所佛教院校,并于1981年在南京栖霞山开办第一期僧伽培训班,培养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寺院管理人才。
▲赵朴初先生与清定法师
赵老一贯重视佛教人才的培养,即使在九十多岁时,还在病榻前与后辈佛子陈兵谈起创办中国佛教大学的规划:中国这样的佛教大国,起码应该有一所高水平的佛教大学,下设梵巴语佛学系、汉语佛学系、藏语佛学系等。同时,面对佛教经书典籍的缺失,赵老在艰苦的条件下,主持恢复了南京金陵刻经处,保障了各寺院和各地信众对佛教经书的需求。
▲赵朴初先生与隆莲法师
赵老非常重视坚持队伍的纯洁性,1993年,当佛教事业经历了由恢复阶段,转向发展的情况下,部分寺庙僧尼被红尘中种种思潮所影响,出现信仰淡薄,戒律松弛,道风不正,世俗化、商品化日趋严重的倾向,算命、卜卦、烧纸人纸马,甚至有烧纸电视机等,把这些很荒谬的迷信活动以及旧社会一些民间的习俗带到佛教里来。赵老提出佛教讲的“八正道”中教人们应当“正命”,“正命”的意思就是正当的生活。审时度势,在第六届全国佛代会上,赵老提出了大力加强佛教“五个建设”的历史性任务,即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教制建设、组织建设。他在论述中指出:信仰建设是核心,道风建设是根本,人才建设是关键,教制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朴老提出的“五项建设”,对“努力培养一批信仰纯正、道风严谨、品德高尚的佛教界代表人士”必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于1996年主持制定了《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关于在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实行僧尼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关于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退职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从制度上完善规范了有关要求,保证了佛教事业未来的健康稳定发展。
▲赵朴初先生为各寺庙题字
注:以上資料連源於網絡,均为作者个人見解,一切正确知见,均以佛陀法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