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他的观点,这就是佛教。”(《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
爱因斯坦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为人和蔼友善,同时谦虚却又特立独行,从而受到广泛的尊敬。他有时会讲讲笑话,并爱好航行和拉小提琴。他还是个心不在焉的教授,经常丢三落四,专心于思考物理问题而忽视周围的世界。他还是位素食主义者。他曾说:我认为素食者的人生态度,乃是出自极单纯的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对于人类的理想是有所裨益的。
爱因斯坦相信一种宇宙宗教感觉(cosmic religious feeling),但反对一个人格化的神。他曾说: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而佛教包括了对于未来宇宙宗教所期待的特征:它超越人格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更是基于对所有自然界和精神界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整体的体验而引发的宗教意识。佛教正符合了这个描述。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
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爱因斯坦
原文如下: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
[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爱因斯坦思维敏捷深邃,思路广泛无所不及,他曾研究过《大藏经》,他知道科学是有局限的,在他的日记里曾三次写道:“如果将来有一个能代替科学学科的话,那么这一学科唯一的就是佛教。”虽然佛经只是无边佛法的一部分,爱因斯坦已从佛经中看到了佛法超科学的端倪。爱因斯坦对科学抱着真正求实的态度,而对一些超科学现象,并没有随意否认和排斥,而是颇有兴趣,进而去思考论证。
我愿成为佛教徒
爱因斯坦所写自传的谈论中谈到:“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我是的话,我愿成为一名佛教徒。”
注:以上資料連源於網絡,均为作者个人見解,一切正确知见,均以H.H.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为准。